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2024年度工作报告

 

 2025年3月

 

2024年度工作报告概述

“绿色江河”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的简称,它孕育于1995年,注册于1999年,是经四川省环保厅批准,在四川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的中国民间环保社团。

绿色江河以推动和组织四川地区自然环境保护活动、促进民间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争取实现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同时,根据条件,对与此相悖的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并呼吁有关方面予以制止。

2024年,绿色江河顺利完成“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位于康定折多山观雪台的折多山驿和位于理塘西城门的理塘驿等站点的管理和运转,同时与其他在地环保机构合作,共同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依托驿站,绿色江河招募志愿者,接力完成各项环境保护项目,包括:一公里垃圾调查、垃圾换绿币、游客接待与环保宣传、“云端绿色环保天使”环保志愿活动、垃圾换图书、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生物多样性调查、赛马会宣传、企业“生态责任行”活动、公益图书角等。

2024年,绿色江河通过“政府主导、民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企业补充模式”,在各级政府部门、基金会、企业以及民众的支持下,完成各站点和项目的顺利运转和实施。大力实施和传播“垃圾不落地,川藏更美丽”的环保行动,努力推进形成“持绿币、游甘孜、乡村振兴、环保先行”生态文明新气象。

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宜宾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的反复调研、沟通和协调,2024年9月最终确定将“长江4号”主题邮局的选址落户在宜宾,位于宜宾市三江口CBD长江公园内知了书店西出入口。并与合作方知了书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宜宾分公司等达成合作协议,完成前期装修设计等工作,将于春节后开始装修,预计于2025年4月开始试运转。“长江4号”主题邮局建成后,将代表四川成为连接长江上下重要地理节点的新坐标

一、“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项目

 

1、“绿币318”行动背景

四川省甘孜州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更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为了促进旅游发展,甘孜州政府沿着318川藏公路等沿线建立了众多的观景台,免费门票、几乎免费停车、免费上厕所、免费丢垃圾,通过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减少游客责任的方式,每年为甘孜全域上千万的游客提供免费服务。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加,公路沿线垃圾污染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垃圾问题就像一个大家庭中的家务一样,必须每个家庭成员的维护和参与,只是靠家庭主妇一个人的力量是永远做不好也做不完的。动员所有游客及在地居民的参与,是持续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甘孜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也需要环保先行。

介于此,甘孜州委、州政府支持下,甘孜州生态环境局主导,绿色江河实施,在甘孜州建立川藏绿色驿站,通过“免费不免责,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游客和在地居民树立环保担当,推动公路沿线垃圾回收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绿色驿站的复制,促进甘孜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与环境保护及生态体验相结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旅游创新模式,形成“持绿币、游甘孜、乡村振兴、环保先行”生态文明新气象。

 

2、川藏绿色驿站介绍

川藏绿色驿站以国道318为主线,沿着四川甘孜的干线和支线公路建立,每个驿站由停车场、垃圾回收站、卫生旱厕、综合宣传服务房和志愿者宿舍组成。

驿站建筑采用聚氨酯保温节能材料,配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不间断电源,每个川藏绿色驿站安装有17KW的太阳能光伏板,探索高原节能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示范。

每个驿站安装4个智能垃圾回收箱,分别是塑料瓶、铝罐、铁罐、其他垃圾,智能垃圾箱通过包装废弃物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虚拟“绿币”二维码,游客通过手机扫描获得虚拟“绿币”。

游客投递的垃圾被分类收集打包,不可回收垃圾将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可回收垃圾运送到回收企业,其中塑料瓶生产再生塑料重复使用,或进行“绿币318”专属文创产品设计与生产。

由于没有市政管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加上高原冰冻期长,传统水冲式厕所管理维护是高原难题。驿站采用卫生旱厕,蹲位以下全部密闭,通过“黑洞”原理解决传统旱厕的“视线”不适;采用“负压”原理,解决传统旱厕的气味问题。旱厕由太阳能提供电力,多台轴流风机持续工作,保持厕所地下部分的负压状态,同时增加维护次数。旱厕粪坑内的排泄物累积到一定体积后,将采用吸污车抽取,运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

驿站建有面积约80平米的宣传展厅,内部布置有舒适的桌椅,生态环保元素的文创产品,包括回收的塑料瓶生产的文创等,以及巨幅G318全景图。展厅里提供免费热水、休息、盖章打卡、文创品售卖、环保宣传培训等。

驿站的运转工作主要由绿色江河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接力完成。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有企业员工,机关干部,在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老师,还有自主择业者、退休人员等。其主要工作包括垃圾调查与回收、厕所打扫、驿站设施设备维护、游客接待、环保宣传、在地居民培训等。通过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接力助力,在“奉献生命中的一个月”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3、川藏绿色驿站主要完成项目和工作

1)折多山驿站:

l  驿站运转

l  志愿者培训

l  垃圾换绿币,持绿币免费上厕

l  垃圾不落地 川藏更美丽”游客宣

l  “云端绿色环保天使”环保志愿活动

l  “世界地球日”活动

l  企业“生态责任行”活动

 

l  驿站运转

本项目拟在国道318线规划建设12个站点,202211月开始试2个站点,分别是“折多山驿站”和“理塘驿站”,2023年3月1日正式运营,整体项目进展顺利。折多山驿站海拔超过4000米,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冬季游客少,且补给困难,因此2024年运转时间为3月1日-11月30日,共275天。

2024年川藏绿色驿站志愿者共招募73名常规志愿者以及超过50位项目志愿者,志愿者来自于全国43个城市,常规志愿者志愿服务期一个月,在折多山驿站服务一定时间后换站到理塘驿站。

驿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站点的日常工作,包括驿站设备维护、日常基础气象数据记录、卫生清洁、清洁驿站周边环境、沿川藏线捡拾垃圾、分类统计垃圾,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免费休息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并向当地牧民、过路游客和司机、中小学生等进行环保宣传。

 

l  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到站后,在管理员和老志愿者的带领下,完成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培训内容:驿站建筑设施介绍、周围环境介绍、驿站设施设备操作规范与维护保养、绿色江河HSE管理规定、在站期间工作与生活管理守则、防性骚扰机制、游客接待规范、环保活动实施、高原健康知识、高原烹饪技巧、自媒体传播原则与管理规定、应急管理等,并通过考核合格才能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全年共完成超过25批73名常规志愿者和部分项目志愿者的培训。

 

l  垃圾换绿币,持绿币免费上厕

在志愿者每天的宣传下,2024年折多山驿站共95078名游客和司机参与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共回收塑料瓶、铁罐、铝罐30565件,其他垃圾1971.98kg

 

l  垃圾不落地 川藏更美丽”游客宣

志愿者在驿站周围的折多山观景台、停车场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川藏更美丽”,“十分钟志愿者,带回一袋垃圾”等环保理念的宣传活动,以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共游客宣传218549人次,包括自驾车游客、大货车司机、骑行游客、参访团队等,司机游客接受环保宣传后再次传播。

 

l  “云端绿色环保天使”环保志愿活动

志愿者在折多山观雪台鼓励游客力所能及“举手之劳做环保”,上山带上垃圾袋,下山带上垃圾,用垃圾换绿币,同时附带赠送“五谷磨坊芝麻丸”、“五芳斋粽子”、“妮维雅防晒霜”等品牌企业支持的小礼品。游客在旅行途中参与体验式环保志愿活动,留下独特记忆。2024年共开展“云端绿色环保天使”环保志愿活动144次,发动4419位游客参与,共发放垃圾袋3515个,回收3316个,回收率94.34%。共计回收废弃塑料瓶3811个,废弃铁罐5074个,废弃铝罐128个,废弃纸板159.79kg,其他废弃垃圾669.49kg

 

l  “世界地球日”活动

2024422日“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邀请四川省甘孜州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参加了川藏绿色驿站折多山驿推出的“云端绿色环保天使”创新环保活动,刘洪局长作为“云端绿色环保天使”活动的第一位践行者,在折多山驿前从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手中接过第一份“云端环保天使证书”。

 

l  企业“生态责任行”活动

20249,绿色江河携手安姆科、杜邦、赛诺菲、赫力昂、中润长江、上海易食科技众多知名企业,共同发起了一次“生态责任行”活动,陆续走进川藏绿色驿站、西南山地的高山、森林和草原,在感受大自然和当地人文同时,切身了解当地环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评估需求,并通过在绿色驿站做志愿服务的体验,实现理念共通、一齐践行环保减碳。活动首次以家庭形式组织,结合了亲子互动、教育游学和ESG公益实践,让参与的企业家深刻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让环保意识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和强化。

 

2)理塘驿站:

l  驿站运转

l  志愿者培训

l  垃圾换绿币,持绿币免费上厕

l  垃圾不落地 川藏更美丽”游客宣

l  “一公里垃圾调查”活

l  青少年环保小课

l  赛马会宣传

l  公益图书角

 

l  驿站运转

川藏绿色驿站自2023年3月1日正式运营起整体项目进展顺利,理塘驿站海拔超过4000米,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冬季游客少,因此2024年运转时间为3月1日-11月30日,共275天。

2024年川藏绿色驿站志愿者共招募73名常规志愿者以及超过50位项目志愿者,志愿者来自于全国43个城市,常规志愿者志愿服务期一个月,在理塘驿站服务一定时间后换站到折多山驿站。

驿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站点的日常工作,包括驿站设备维护、日常基础气象数据记录、卫生清洁、清洁驿站周边环境、沿川藏线捡拾垃圾、分类统计垃圾,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免费休息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并向当地牧民、过路游客和司机、中小学生等进行环保宣传。

 

l  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到站后,在管理员和老志愿者的带领下,完成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培训内容:驿站建筑设施介绍、周围环境介绍、驿站设施设备操作规范与维护保养、绿色江河HSE管理规定、在站期间工作与生活管理守则、防性骚扰机制、游客接待规范、环保活动实施、高原健康知识、高原烹饪技巧、自媒体传播原则与管理规定、应急管理等,并通过考核合格才能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全年共完成超过25批73名常规志愿者和部分项目志愿者的培训。

 

l  垃圾换绿币,持绿币免费上厕

在志愿者的宣传下,2024年理塘驿站共19422名游客参与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共回收塑料瓶、铁罐、铝罐12562件,其他垃圾899.27kg

 

l  垃圾不落地 川藏更美丽”游客宣

志愿者在驿站周围的理塘西城门、千户藏寨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川藏更美丽”,“十分钟志愿者,带回一袋垃圾”等环保理念的宣传活动,以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共游客宣传34658人次,包括自驾车游客、大货车司机、骑行游客、参访团队等,司机游客接受环保宣传后再次传播。

 

l  “一公里垃圾调查”活

志愿者沿着318国道分段进行垃圾捡拾和调查,捡拾到的垃圾在驿站进行现场分类处理,通过分析垃圾数据不断总结出更高效合理的解决高原环境问题的方法。全年共开展G318国道“一公里垃圾调查”活动34次,调查公里数34KM,共捡拾废弃塑料瓶2875个,废弃铁罐694个,废弃铝罐352个,废弃玻璃瓶32个,其他废弃垃圾369.53kg。

 

l  青少年环保小课

理塘驿站与理塘县城关小学定点合作,与学校共同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理塘驿站志愿者进入小学课堂,讲解以及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了解长江源、动物保护、垃圾分类、清洁用水、资源回收等不同主题的课程设计,培养同学们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及环境道德,使同学们最终能成长为长江源地区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全年共进入校园开展“环保小课堂”活动12次,共计面向600名小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和宣传。小朋友们逐渐认识和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l  赛马会宣传

理塘驿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主动与八一赛马会组织者联系,到赛马会现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绿色江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参与,在活动现场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并捡拾垃圾,进行了“垃圾回收换图书”活动,动员参加赛马会的牧民、游客将垃圾带到活动地点换取图书等小礼品理塘赛马会宣传活动将持续进行,争取与组织者深度合作,长远目标建成“零废弃赛马会”。

 

l  公益图书角

2024年“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理塘驿站发起了“公益图书角”活动,面向全国募捐了约5000本图书,为理塘驿站周边儿童免费提供读书场地,并发动理塘县在地儿童通过捡拾垃圾、参与环保活动的形式,兑换捐赠的图书和文具等。

 

4、川藏绿色驿站社会影响力

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项目荣获“中国慈善家·微博”2024年度优秀项目。

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荣获“2024年度甘孜州优秀品牌称号”。

2024年12月,编写完成《绿币318川藏绿色驿站2024年评估报告》,并提交给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及甘孜州政府相关部门。

 

二、宜宾长江4号主题邮局筹备工作

 

长江流经中国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脉链接中国经济总量超40%的区域,其作用与影响力排在中国所有江河第一位,她像纽带一样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众多城市连在一起。曾经的典型是河流的航运与流域文化,把一条大河串连在一起。在交通、信息高速时代,都是点对点,A到B,过去一条线串连多个点的时代不复存在,导致文化的断裂。如今,就连中国最大河流,由于流程之长,流经中国地形的三个阶梯,地域割裂,世界人口最密集的长江流域,只剩下冰冷的货运连接,从长江经济带到长江文化带和长江旅游带,甚少有型载体把长江流域联系在一起。长江主题邮局可以顺理成章填补这一空白,我们希望长江主题邮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母亲河拥抱一个民族母亲河的见证与地标。

一个长江的主题邮局可以浓缩当地城市的文化,成为展示文化的窗口,包括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文明等,形成长江文化带、旅游带,并借助长江主题邮局的线性传播,使得各地的文化不是孤芳自赏,而成为长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他长江城市窗口联动展示。把城市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明用一条江串连起来。除了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当然使命,长江主题邮局将成为自驾车的新线路和新时尚。主题邮局作为自驾长江的文化中继站,是自驾游客、背包游客、集邮爱好者、青少年共同寻找的坐标,沿途的邮戳是他们到达的证明。通过长江主题邮局这个节点,让更多人在旅行中认识长江、热爱长江、保护长江,让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成为国人的共同担当。

“长江1号”主题邮局于2016年9月建成,位于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镇,“长江11号”设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位于宝山区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炮台湾湿地公园,于2022年10月31日正式投入运行。

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宜宾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的反复调研、沟通和协调,2024年9月最终确定将“长江4号”主题邮局的选址落户在宜宾,位于宜宾市三江口CBD长江公园内知了书店西出入口。并与合作方知了书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宜宾分公司等达成合作协议,完成前期装修设计等工作,将于春节后开始装修,预计于2025年4月开始试运转。

“长江4号”主题邮局建成后,将代表四川成为连接长江上下重要地理节点的新坐标

 

三、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现有绿色江河志愿者招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志愿者招募、管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包括志愿者面试官的定期交流与培训、志愿者及潜在志愿者的培训交流、志愿者网站及微信等自媒体的建设、志愿服务在城市的延伸及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管理、志愿者资源的整合及志愿者积极性的调动等等;向绿色江河项目源源不断输送志愿者。

2024年,绿色江河携手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长江口绿色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招募志愿者,绿色江河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平台分别发布招募公告,申请人进入《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注册账号并在线填写简历,申请计划参加的项目,通过初选——面试——体检——正式录用等流程,录用为绿色江河志愿者,经过培训合格后进行志愿服务。

2024年绿色江河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平台分别发布招募公告10期,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平均每期超过2万人次,微博平均每期超过1万人次;共有141人次面试官参与志愿者面试工作,进行了345场面试;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95座城市的3898人次报名,较2023年度的报名人数增长了64%,申请人中最年长者61岁,最年轻者17岁,有学生、公司白领、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不同身份,基本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及部分硕士生、博士生;共计招募常规志愿者(服务期1个月)289名以及数十名项目志愿者,他们共同完成了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海拔4540米)、青藏绿色驿站(海拔2828米-4767米)、川藏绿色驿站(海拔4014米-4298米)、长江11号主题邮局(海拔3米)、斑头雁守护与调查(海拔4600米)等多项工作,保障全年任务的执行。

 

四、媒体报道与传播

 

2024年,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新民晚报、少年日报、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凤凰网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到驿站现场采访游客、在地居民、志愿者等,对绿色江河进行新闻和专题报道。

2024年6月5日,CCTV央视频在长江11号主题邮局对绿色江河组织的潮汐垃圾调查与捡拾活动进行现场直播,CCTV东方时空、CCTV新闻周刊等分别进行专题报道,新华社发布视频图文报道。新民晚报、上观新闻、新浪、网易等媒体,上海宝山区、格尔木市唐拉山镇等公众号发布多条视频、报道。

绿色江河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机构新闻、项目进展、志愿者招募信息及专题活动的图文及视频,进行广泛传播。

2024年,微信公众号志愿者招募推文平均阅读量超过2万,微博话题“绿币318”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互动量1.1万次。

 

五、多方参与

 

绿色江河在探索一种“政府主导、民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企业补充”的运营模式。其中,政府承担主要基础建设资金和基本运转费用,民间机构动员社会公益资金的参与及以组建志愿者为主体的低成本运营管理团队,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盈利作为补充,总结为“政府主导、民间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会企业补充”,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转和发展。

2024年,在四川省甘孜州等政府部门主导和支持下,绿色江河携手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阿里公益、上交所公益基金、苹果公司、安姆科、赫力昂、五谷磨房、东海证券等企业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